本發明涉及投喂器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可調式自動控制投喂系統。
背景技術
在水產、禽類、牛羊等養殖業生產活動中,需要定期投喂飼料以保證生物的正常生長。動物在進行畜牧喂養時,傳統的方法為手動投放飼料,手動投放效率較低,人力勞動量很大。
因此,市面上漸漸出現了多種自動飼料投喂設備。而現有的機械式魚塘投料設備一般是通過將飼料放置在料箱中,然后利用風機輸送到放置在魚塘上的旋轉頭發散噴射以達到投喂的目的。如專利號為CN201720118234.5,名稱為“滾筒風送式可編程自動飼料投喂機”的專利文件中,公開了一種滾筒風送式可編程自動飼料投喂機,具有儲送料裝置和旋轉拋撤裝置,所述儲送料裝置具有帶漏斗形底部的儲料桶,所述儲料桶下方設置有由電機I驅動的出料泵,所述出料泵的出料口連通在輸送管道上,所述輸送管道前端連通在旋轉拋撤裝置上,其后端與茨風機的吹風口相連,出料泵輸出的飼料被茨風機吹向旋轉拋撤裝置,所述旋轉拋撤裝置具有電機II驅動的旋轉拋撤器。
然而,上述方案雖然設計了可編程控制器,使設備可定時自動運行,但是由于電機功率固定,運行時始終只能將飼料拋撒到一定的位置,不利于養殖動物取吃,容易引起哄搶。另外,同一飼料倉只能對應單個旋轉拋撒器,導致在大型魚塘中需要設置多個投喂設備,飼料的補充較為麻煩。其旋轉拋撒器制作成本亦較高,制作尺寸公差較大,重量較重,功耗較高。
綜上所述,目前市面上的旋轉拋撒式投喂設備仍存在較大的改進空間,為了改善設備的工作質量,簡化操作過程,提高投喂設備的產品競爭力,有必要對旋轉拋撒式投喂設備進行改進研發。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目前市面上的旋轉撒料式自動投喂設備投喂的范圍較為固定,無法調節,投喂時容易造成哄搶,料倉和投喂部分只能一一對應使用,旋轉拋撒結構制造成本較高,尺寸公差較大的問題,提供可調式自動控制投喂系統。
可調式自動控制投喂系統,包括料倉,所述料倉的底部連通有下料斗,所述下料斗依次連通有下料模塊,所述下料模塊連通有吹風機的輸出端和多個電控閥門的輸入端,所述電控閥門的輸出端均一一對應連通有輸料管,所述輸料管的前端均連通有旋轉撒料模塊,所述旋轉撒料模塊包括澆注基座、多根出料管和伺服電機,所述出料管均安裝在澆注基座上,所述伺服電機驅動連接澆注基座,所述伺服電機電性連接有變頻器,所述吹風機、電控閥門、伺服電機和變頻器均電性連接有可編程控制器。
進一步地,所述下料模塊包括依次連通的星型卸料器和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余下兩端分別連通吹風機的輸出端和多個電控閥門的輸入端。
進一步地,所述澆注基座旋轉套接在進料管上,所述進料管連通輸料管。
進一步地,所述進料管安裝在漂浮支架上,所述伺服電機對應安裝于進料管的底部中央,伺服電機的輸出軸與澆注基座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漂浮支架的底部設置有圓環形浮球。
進一步地,所述澆注基座的中央對應伺服電機的輸出軸安裝有套接座。
進一步地,所述澆注基座的底部對應進料管設置有旋轉孔,所述旋轉孔的直徑大于進料管,所述進料管的頂端凸出于旋轉孔。
進一步地,所述澆注基座的側面設置有斜坡面,所述出料管垂直設置于斜坡面上。
進一步地,所述出料管包括長出料管和短出料管,所述長出料管和短出料管交替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澆注基座其材質為工程塑料,所述出料管其材質為耐腐蝕金屬。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
1、旋轉撒料模塊采用澆注基座結合出料管的設計,生產成本較低,尺寸公差較小,質量穩定。
2、撒料旋轉模塊可變頻,撒料的范圍較大,不會固定在一個位置,撒料更加均勻。
3、同一料倉的飼料可供多個旋轉撒料模塊使用,工人只需對一個料倉加料,有效減少人工操作強度。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可調式自動控制投喂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可調式自動控制投喂系統的另一種布局結構示意圖;
圖3為旋轉撒料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旋轉撒料模塊的左視結構圖。
附圖標識:
1、料倉;2、下料斗;31、星型卸料器;32、三通管;4、吹風機;5、電控閥門;6、輸料管;7、旋轉撒料模塊;71、澆注基座;721、長出料管;722、短出料管;73、伺服電機;8、變頻器;9、可編程控制器;10、漂浮支架;11、圓環形浮球。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解決目前市面上的旋轉撒料式自動投喂設備投喂的范圍較為固定,無法調節,投喂時容易造成哄搶,料倉和投喂部分只能一一對應使用,旋轉拋撒結構制造成本較高,尺寸公差較大的問題,提供可調式自動控制投喂系統。
為了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如圖1至4所示,本實施例提供可調式自動控制投喂系統,包括料倉1,所述料倉1的底部連通有下料斗2,所述下料斗2依次連通有下料模塊,所述下料模塊連通有吹風機4的輸出端和多個電控閥門5的輸入端,所述電控閥門5的輸出端均一一對應連通有輸料管6,所述輸料管6的前端均連通有旋轉撒料模塊,所述旋轉撒料模塊7包括澆注基座71、多根出料管和伺服電機73,所述出料管均安裝在澆注基座71上,所述伺服電機73驅動連接澆注基座71,所述伺服電機73電性連接有變頻器8,所述吹風機4、電控閥門5、伺服電機73和變頻器8均電性連接有可編程控制器9。所述下料模塊包括依次連通的星型卸料器31和三通管32,所述三通管32的余下兩端分別連通吹風機4的輸出端和多個電控閥門5的輸入端。星型卸料器31可有效避免料倉1中的飼料在設備未運輸時進入輸送管道,并方便控制飼料的輸送量。
其中,變頻器8可采用市面上的產品(如鑫盛龘XSD350變頻器),通過變頻器8可調節伺服電機73的轉速,即可控制飼料飛出出料管時的初速度,進而控制飼料的落點。因此通過變頻器8調節伺服電機73的轉速,使伺服電機73的轉速快慢不斷波動,即可達到飼料的落點遠近波動的效果,使飼料的拋撒更為均勻,避免養殖的水產集中在同一區域哄搶飼料。
而可編程控制器9用于控制設備開關時機和電控閥門5的開關,可有效降低人工操作強度和設備投入成本。利用多個電控閥門5即可實現多個旋轉撒料模塊7的輸料開關,同時,用戶可根據實際環境,按需選擇如圖1的并聯布局或如圖2的串聯布局。由于可編程控制器9可采用如專利號為CN201911280954.1,名稱為“余料感應定時控制器及其自動控制方法”的文件中公開的結構設計,因此在此不再贅述可編程控制器9的相關技術。
由于傳統生產方案中,旋轉撒料模塊7的旋轉頭為了保證耐用度,一般采用鋼板焊接的方式制成,制造成本較高,生產效率較低,產品質量亦難以保證。因此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方案采用了模具澆注成型的澆注基座71配合方便獲取的標準化管材制成的出料管的復合設計,在不影響產品耐用度的同時,可有效降低生產成本、生產耗時和產品重量,提高產品質量。
所述澆注基座71旋轉套接在進料管74上,所述進料管74連通輸料管。所述進料管74安裝在漂浮支架10上,所述伺服電機73對應安裝于進料管74的底部中央,伺服電機73的輸出軸與澆注基座71固定連接。旋轉撒料模塊7安裝在漂浮支架10上,并由漂浮支架10提供浮力漂浮于魚塘水面。
所述漂浮支架10的底部設置有圓環形浮球11。圓環形的浮球穩定性強,可避免設備運行時旋轉撒料模塊7晃動幅度過大。
所述澆注基座71的中央對應伺服電機73的輸出軸(圖中未標出)安裝有套接座75。澆注基座71通過套接座75直接固定在伺服電機73的輸出軸上并由輸出軸提供支撐,可有效簡化設備結構,降低旋轉摩擦力。
所述澆注基座71的底部對應進料管74設置有旋轉孔76,所述旋轉孔76的直徑大于進料管74,所述進料管74的頂端凸出于旋轉孔76。由于旋轉孔76的直徑大于進料管74,因此旋轉孔76與進料管74之間留有空隙,結合高度大于旋轉孔76開口的進料管74頂端,可使下雨時經出料管72流入澆注基座71內部空間的雨水經旋轉孔76排出,而雨水被進料管74的外壁阻擋,不能流入進料管74中,有效避免雨水浸濕飼料導致管道堵塞。
所述澆注基座71的側面設置有斜坡面711,所述出料管垂直設置于斜坡面711上。由于出料管安裝在斜坡面711上,因此出料管的開口向上傾斜,飼料可拋撒到更遠的位置。
所述出料管包括長出料管721和短出料管722,所述長出料管721和短出料管722交替設置。交替設置的長出料管721和短出料管722噴出的飼料落點不同,可擴大飼料的撒料范圍。
所述澆注基座71其材質為工程塑料,所述出料管其材質為耐腐蝕金屬。由于澆注基座71采用工程塑料注塑成型,因此澆注基座71的斜坡面711的角度可按需設計調節,且生產尺寸穩定,不會出現鋼板焊接生產時出現的公差偏大的問題。采用工程塑料可保證結構強度,且可有效降低零件重量。而出料管采用金屬材質,保證了設備耐用性,同時鋼管等原料便于獲取,方便了生產。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發明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發明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即凡依本申請范圍所作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發明涵蓋范圍內。